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经过前期精心地设计,我认为这篇课文执教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激趣,质疑导学
我们的孩子对壁虎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壁虎”两个生字。这样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揭示课题后,我问孩子们:“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会质疑:“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学生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朗读解决的,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会提问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读书中自己解,从而品尝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实现了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以读为本,识字学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读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变“听学”为“自学”。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
三、增长知识,扩散思维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继而通过联系人体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下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去丰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面对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试图通过引导学习引他进入学习状态不成功后,就没有再理会他的行为。课中尽管他大声抢答,但好几句话都是与我提问有关的,我没能适时引导。在课堂教育机智方面还需改进。
二、课堂设计环节有些多,使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了47分左右。说明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要继续进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现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2《小壁虎借尾巴》在原来的教材中也有的课文,很多人作为公开课讲过。要想出新,上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最后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在高效,两课时的任务,在一节课上完成。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要想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对于低年级来说,不是硬塞,而是在方法上下功夫。
1、随文识字更高效
枯燥无味的汉字怎么才能记住?其实最“土”的一个方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多见面。见面多了,自然就认识了。但是如果只是一遍遍机械地去读,孩子们会觉得无味。于是,我分散本课的九个生字,让孩子的学习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就会对生字有更深的认识。
2、大胆取舍,直奔重点
《小壁虎借尾巴》是本册篇幅较长的一篇文章。课堂上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段3、4、5段,这三个段落构段方式一样。重点是对话指导。我本着朗读的这一目标,采用扶放结合的形式,重点指导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在读中,孩子们感悟到小鱼、老牛、燕子,它们尾巴有着不同的作用。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和结果,一笔带过。因为这些内容孩子在预习不难理解。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我采用了变换角色的形式,让老师和学生进入不同角色,相互对话。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提升朗读。最后到演角色水到渠成。
4、书写指导,重视方法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也是难点。老师的方法指导更是重中之重。写字前,我告诉孩子三注意:一是注意结构,二是注意在田字格的位置,三是注意笔顺。写时,还有一注意:书写姿势,通过儿歌强化孩子的正确的书写姿势。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3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现就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反思。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所以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教授新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男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演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学生排练时,我来回巡视,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和同学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体文体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各种各样,各有各的作用;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文体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交流
我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还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 ……此处隐藏7602个字……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学生读通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学生表演课文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我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我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学生表达课文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的形式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然后,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和各种作用;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方式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学生交流课文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力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孩子们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宣泄。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4《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它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
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演、说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有些同学积极举手发言,把自己平时在书中了解的情况分享给大家听。继而明白了什么是“再生能力”。那有同学又问,人为什么不行呢?同学们的回答也是有声有色,非常棒。这样学生就在问答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最后我还让学生表演了课本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提到表演,孩子们各个高兴万分,纷纷举手要求参与表演,一下子激活了课堂气氛。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教学中,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小组先演示排练,我再深入小组给予指导,只到他们胸有成竹再上台展示,加上动作、表情,表演身上完美,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一堂课就在学生们的笑声、掌声、读书声、谈论声中结束。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5《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科普童话故事。本组教材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分别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同时,6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直奔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说—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看图说话的练习。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这篇文章生动有趣,通过对话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训练时,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动物的对话,尤其是小壁虎的问话,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问话,学着用请求的语气说话……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才能培养语感。
二、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学会表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他有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课文的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打下了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仿照课文的结构进行扩展说话。这样既积累了课余知识,知道了更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又学会了表达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
三、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篇课文,有六幅插图,就像孩子们阅读的连环画故事一样,我在教学时恰恰忽略了插图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学习,又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机会。这在今后要注意,要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来落实听、说、读、写的训练。